您的位置: 首页--> 道法--> 九上电子课本文集 |
运用你的经验
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诗文,让我们大声朗读并感受它们的意境。 阅读诗文,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?你认为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?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。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。作为自然的一部分,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,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。人与自然相互依存,共生共荣,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、发展中的协调、进取中的有度、多元中的一致、“纷乱”中的有序。
阅读感悟
地球的整个体系由一个巨大的能量来赋予活力。这种能量通过最精密的调节而供给了人类。尽管地球是不易控制的、捉摸不定的,也是难以预测的,但是它最大限度地滋养着、激发着和丰富着万物。这个地球难道不是我们人世间的宝贵家园吗?难道它不值得我们热爱吗?难道人类的全部才智、勇气和宽容不应当都倾注给它,来使它免于退化和破坏吗?我们难道不明白,只有这样,人类自身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吗? ——节选自《只有一个地球——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》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,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,必须遵循自然规律。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,必然受到它的惩罚。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。
探究与分享
1952年12月5日开始,一场大雾在英国伦敦持续了5天。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,市区还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。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,整个伦敦城笼罩在烟尘煤气中。据英国官方统计,在大雾持续的5天里,死亡者多达4 000人。在大雾过去的两个月内,陆续又有8 000多人因毒雾死亡。英国媒体将这次污染事件称为“杀人雾事件”。 这场灾难让英国走上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治理之路。1956年,英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——《清洁空气法》,第一次以立法形式控制家庭和工厂排放废气。该法明确规定: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,采取冬季集中供暖;在城市设置无烟区,禁止烧煤;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迁到郊区;等等。此后,英国又出台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律,加大控制空气污染力度,伦敦逐渐告别烟雾,摘掉了“雾都”的帽子。 伦敦“杀人雾事件”是人类文明的悲剧。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。 伦敦空气污染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?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,建设生态文明,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,以自然规律为准则,以可持续发展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。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,是人类的共识,也是时代的选择。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。
相关链接
1972年6月,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。这是各国政府共同探讨环境问题、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性会议。会议通过了《人类环境宣言》,达成了“只有一个地球”以及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“共同体”的共识。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第一座里程碑。 1982年5月,人类环境特别会议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,通过了《内罗毕宣言》。 1992年6月,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,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《21 世纪议程》。 1994 年 3 月, 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正式生效,奠定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。 2002 年 8—9 月,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,会议通过了《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声明》和《执行计划》。 2005 年 2 月, 《京都议定书》正式生效,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一个实质性减排温室气体的阶段。 2015年12月,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21次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通过《巴黎协定》,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。 2016年9月,习近平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中国气候变化《巴黎协定》批准文书。 2020年9月,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:“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,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” 建设生态文明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,使青山常在、绿水长流、空气常新;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。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,建设生态文明,实现可持续发展,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。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。
探究与分享
地处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,群山环抱,秀竹连绵,四季常青。20 世纪 70—80 年代,余村为解决温饱问题,开矿、建水泥厂。后来,余村成为全县有名的“首富村”,但很快尝到了苦头:水泥厂污染空气,到处是灰;山林被破坏,水土流失;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。2003 年,当地政府提出将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,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。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,村民收入大幅度下降,发展前景一度陷入迷茫。 2005 年 8 月 15 日,习近平到余村考察,称赞余村关停矿山、水泥厂是“高明之举”,提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科学论断。长三角游客多,这坚定了余村发展生态旅游的信心。自此,余村封山护林,重新制定发展规划,把全村划为生态旅游区、美丽宜居区、田园观光区三个区块,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;以舒适、优美、生态、人文为目标,建设“美丽乡村”;围绕“文创小镇”“智慧小镇”建设,引进无污染、高效益企业,增强发展后劲。余村建成了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,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,生动地践行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。 余村是如何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建设生态文明的?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,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,决不能以牺牲环境、浪费资源为代价,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。我们既要绿水青山,也要金山银山。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,那么宁要绿水青山,不要金山银山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 走绿色发展道路,坚持绿色富国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。坚持绿色惠民,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,实现绿色富国之梦。 走绿色、循环、低碳发展之路,要坚持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,大力倡导节能、环保、低碳、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,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。
探究与分享
今天,“绿色化”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低碳、文明生活,从我做起! 低碳微行动 ✧ 树立绿色、低碳生活理念,养成物尽其用、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。 ✧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,选购无包装、简易包装、大容量包装产品。 ✧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,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。 ✧ 节约粮食,减少浪费,适量点餐,践行“光盘行动”。 ✧ 绿色出行,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,减少私家车出行,多骑自行车。 ✧ 学习垃圾分类知识,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。 ✧ …… 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?作为一名消费者,你打算如何行动? 建设生态文明,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。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,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,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,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,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
相关链接
2014年4月24日,修订后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,于 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。此次对环境保护法的修订,凸显保护优先原则,建立公共预警机制,划定生态保护红线,扩大公益诉讼主体,明确政府监管职责,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追责处罚力度,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 美丽中国,不仅山清水秀、天蓝地绿,而且是留住乡愁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。走绿色发展道路,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,实现经济繁荣、生态良好、人民幸福,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。
拓展空间
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。后来,由 于 过 度 开 垦 伐 木,塞罕坝在百年间由“美丽高岭”退化为茫茫 荒 原, 黄 沙 漫 漫。20 世纪50 年代,塞罕坝已是“飞鸟无栖树,黄沙遮天日”的荒凉景象。 半个多世纪以来,三代林场人发扬牢记使命、艰苦创业、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,种下一棵棵落叶松、樟子松、云杉,建成一道道绿色屏障,创造了沙地变林海、荒原成绿洲的人间奇迹。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,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恢复。如今的塞罕坝被誉为“河的源头、云的故乡、花的世界、林的海洋”,是“华北绿宝石”。2017 年,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“地球卫士奖”。 为什么塞罕坝从“美丽高岭”变成“黄沙漫漫”?为什么它又从“沙地荒原”变回“林海绿洲”?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? 你还知道哪些环保人物?与同学一起分享他们的环保故事。 起草一份环保倡议书,传播你的环保理念。 参考资料: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.2节《共筑生命家园》微课视频|知识点|教学设计 |